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其中所谓的道,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金钱观。主要启发来自B站up主子小孙的老年生活。
挣钱
钱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
怎样能愉快地赚大钱?
一般人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。当欲望超越了能力,被金钱数值本身驱动的人很容易陷在焦虑、恐惧和绝望中无法自拔。
被梦想,成就感与满足感驱动的人更容易赚到大钱。 找到自己愿意为之耕耘的领域,耐心地磨练技能,一步一步做出优秀成就,而非以赚钱为直接目的的人,在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之后,也自然能够受到商业市场的青睐。一个在某个领域独树一帜的人,有多大的概率成为世俗意义上的“穷人”呢?
如果把金钱当作目标,容易自然而然地急功近利。很多需要耐心、见效慢的事情,他们没有耐心做。而讽刺的是,恰恰是这些他们没有耐心做的事,能够带来可观的收入。
我从来不知道/没考虑过这件事?
多数人没有理财的意识。其根源之一在于,中国的传统教育严重缺失对于“财商”的培养,甚至会刻意避免。似乎一切事情一旦与钱扯上关系,就沾上了浓浓的铜臭味。钱是一种工具,我们不应该把它妖魔化。 学校的课本里是没有这样的教育的。和家长老师对待恋爱的态度一样,在你上学时避之不及,当你走上社会后趋之若鹜——学生时代严禁早恋,毕业后又频频催婚;学生时代没有人教我们如何与金钱相处,步入社会后又立即被逼迫着去狂热地追求金钱。
这不正常,意识到这一点之后,就应当在业余时间去了解关于钱的知识:
- 钱是什么?
- 它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?
- 可以通过哪些科学的方式获取和增值?
- 如何控制风险?
- 你因此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思维?
推荐书籍《穷爸爸富爸爸》给没有受过基础“财商”教育的同学。
小结
上半部分讲的是如何赚钱——钱很重要,但我们不能以追逐金钱为目标。我们必须要看到钱以外的东西,在不断地试错中找到自己愿意为止奋斗一生的事业(哪怕是一时的判断),通过事业去获得金钱。
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话题——如名利情欲不会被公开讨论,但是不讨论从来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要。这和教育的环境密切相关,学校不教,但我们可以自己学。这能给你超乎想象的回报。
花钱
花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,本文重点讲第二部分:
- 消费
- 投资
- 投机
消费
消费是必要的支出部分,但是不要超前消费、透支消费、攀比消费,因为:
能让别人打心底里佩服你的,从来都不是你身上有多少钱,而是你如何凭实力赚到了这些钱。
这一部分内容不多。总结如下:
- 花钱要量力而行
- 攀比无用且愚蠢
- 绝不能贷款消费
此外,个人建议各位读者尝试消费降级——在满足自己需求的情况下,选择更便宜的设备或解决方案。
我在今年双十一前后,从全面屏手机消费降级到功能机与非全面屏手机的组合,反而觉得幸福感有一定提升。
投资
广义——投资
一个粗糙的定义:未来回报减去当前投入的期望为正。
含金量不高的付费课程不算投资,它只会给你带来虚假的满足感;而你为了考取专业职业证书报班上课付费考试的钱算投资,因为这些钱未来会通过涨工资的方式获得回报。
投资教育是回报率最高的行为之一。你只需要支付很少的费用就能入学。而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、思维、世界观和学历证书,在毕业后能够回报给你远超学费的价值。正如BBC记录片里一位贵族子弟在读大学期间接受时所说:
“父母很少能够给予子女什么宝贵的财富,但是他们可以保证给子女一个良好的教育。”
从投资的角度看,在学校里混日子,很有可能是你这辈子做过的最亏的事情之一。
狭义——理财
- 改变思维
- 理财首先需要理思维,要对钱有一个正确的态度。除了上文推荐过的书,这里再推荐一本同样适合成年人阅读的《小狗钱钱》。
- 提升业务能力->赚钱->攒钱得到本金
- 改变习惯
- 记账,如“钱迹”APP
- 减少消费,寻找替代品,购物车冷静72小时法则
- 减少下来的消费记录下来,这一笔钱将来作为奖励,能够无限制地使用
- 掌握理财技能
-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风险偏好和财务基础不一样,不建议照搬他人的方法方式
- 推荐方法——主题阅读法
关于主题阅读法
我们永远无法获得认知能力以外的钱,所以想要科学地赚钱,必须要学习相关知识。 推荐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。
- 首先从主题词汇开始做搜索和阅读,对感兴趣的部分做深度优先搜索。
- 然后找一般的专业入门书籍把之前没有留意的部分补齐。
关于理财的关键词:稳健理财、ETF拯救世界、基金定投、结构性存款
。
Tip: 绝对不要轻易动攒下来的本金。
投机
不是老手的话建议尽量远离,对于新手来说和排队捐款没有太大区别。
总结
推荐书籍《穷爸爸富爸爸》、《小狗钱钱》、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。
推荐电影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、《华尔街之狼》。
远离消费主义,发展技能,挣钱攒钱,积累本金,科学理财。平静而怀有希望地度过每一天。直到在未来的某一天,你发现自己的理财收益能够稳定地覆盖日常支出时,恭喜你,实现了财富自由。从此以后,不再需要为金钱出卖灵魂。